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 再迎新资金入市

时间:2025年11月26日 18:27:54 中财网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近日,阳光保险集团发布公告称,旗下阳光人寿与阳光恒益、招商银行青岛分行签订基金合同并表示将尽快办理试点基金的备案手续。结合此前规划和监管批复,该基金将作为管理人发起总规模100亿元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重点投向二级市场股票并长期持有。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政策面的推动下,险资“长钱长投”的积极性和落地效果将进一步凸显。

  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从获得监管批复,到完成工商注册,再到基金合同落定,阳光恒益只用了短短几个月时间。今年6月,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阳光资产运用自有资金1000万元全资设立阳光恒益。9月8日,基金管理人阳光恒益完成工商注册。9月26日,阳光恒益正式揭牌并于10月31日完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登记。11月17日,阳光恒益与基金份额持有人与基金托管人正式签署基金合同。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是指由保险机构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募集保险资金,主要投向二级市场股票并长期持有,以此发挥险资长期资金、耐心资本优势的一项改革举措。自2023年启动以来,该试点工作一直在稳步推进且成效显著。以监管批复的首只保险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鸿鹄志远(上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为例,该基金由中国人寿和新华人寿联合成立,2024年3月4日正式启动投资,到2024年底首批500亿元已悉数投出。新华保险2024年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该投资账面价值达263.58亿元,当年实现净利润9.17亿元。

  从规模上看,截至目前,保险公司私募股权基金试点已累计获批三批,合计金额达2220亿元。从参与主体来看,包括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太平、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阳光保险等在内的保险公司均已推出私募股权基金。

  有效匹配保险资金特征
  业内普遍认为,私募股权基金试点有助于发挥险资“长钱长投”优势。聚焦到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投资策略来看,呈现鲜明的“长期主义”特征,既坚守稳健属性,又紧扣国家发展战略。

  从已披露的投资范围来看,人保启元惠众的投向以权益类资产为主,覆盖科技、高端制造、新能源等国家战略产业;太平(深圳)私募侧重基本面选股与多策略组合,布局消费、医药、先进制造等;泰康稳行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重点配置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产业;阳光恒益计划投资范围覆盖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恒生港股通指数成分股及相关指数ETF、固定收益类资产、现金管理类工具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配置既契合保险资金对安全性和收益稳定性的需求,又通过逆周期布局和长期持有策略,有效平抑市场非理性波动,发挥了资本市场“压舱石”作用。此外,对于保险机构自身来说,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通过私募基金形式加大二级市场股票投资,有望改善其长期投资组合结构,提升资产负债水平。

  “不仅如此,险资通过私募基金公司的方式投资二级市场股票,在现行的会计准则下可以归属为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适用于长期投资考核的标准。”天职国际保险咨询主管合伙人周瑾表示。

  保险资金效能将持续释放
  金融监管总局日前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情况表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37.4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6%,较年中增长3.4%。其中,险资在股票投资方面的规模与占比均呈现持续上升态势。截至三季度末,人身险公司与财产险公司投资于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余额合计为5.59万亿元,较年初的4.11万亿元增加1.49万亿元,大幅增长36.2%,在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的占比也从年初的12.3%提升至14.9%。

  业内专家指出,险资今年大幅加仓权益资产主要受多方面因素推动:一方面,政策的持续引导,进一步增强了险资入市的意愿与条件;另一方面,面对资产负债匹配压力,保险机构需通过配置稳健的红利类等权益资产以增强收益。此外,资本市场逐步回稳向好,吸引力不断增强。

  银华基金总经理王立新认为,险资扩大长期投资规模,短期能为资本市场带来大规模增量资金,长期则能优化市场资金结构,增强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推动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人心。

  “当前保险资金股权投资仍有巨大发展潜力。”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贾飙日前表示,保险资金投资已从“有限放开”发展到“精准监管”,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投资领域也从传统基础设施延伸至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随着政策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保险资金效能将进一步释放。
...  ....
各版头条